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我国药肥研究现状、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18-12-31

 

      在国家大力推行减肥、减药的背景下,肥田、植保双管齐下的药肥一体化技术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成为这几年的热门研究领域。良好的互作增效效应,是农药和肥料结合后的一大优势,真正做到增效减量,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但中国的药肥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对于肥料生产企业来说,药肥研发面临产品稳定性、对作物的安全性、使用效果差和产品性价比不理想、使用成本偏高等诸多问题。如何筛选科学合理的药肥配方和解决协同好化肥、农药的作用,使其发挥1+1>2的效果是目前要肥一体化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药肥研究现状

      我国对药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曾相继开展了有关除草药肥的研究。据报道青海省用燕麦敌2号防除麦田杂草6.2万hm2,其中多是以化肥为载体进行施药。浙江和宁夏研制的除草尿素,采用包衣法将除草剂包裹在尿素颗粒外表,在生产上作追肥施用,虽已形成产品,因肥料和除草剂的过分单一,营养不全面,杀草谱较窄,综合应用效果不理想,仍未推广应用。

      此外,人们也正积极开发其他作物的专用复合肥。国内获取药肥登记的还有毒死蜱药肥混剂,专治地下害虫的药肥混剂,登记作物是花生、玉米、大豆;以及苄丁药肥混剂,水稻一年生杂草,返青除草双重功效。

      近几年来,中国已有30多个药肥产品取得登记(有的是子母袋),已登记药肥中的农药以杀菌剂和除草剂为多,主要防治移栽水稻田一年生杂草和立枯病、青枯病,还有一部分杀虫剂。剂型以颗粒剂居多,使用方式都是直接撒施。

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药肥定义不清,我国药肥产品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注册一个企业标准,产品化产品少,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中国药肥的登记部门是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药肥产品的厂家有十多家,获得登记的药肥品种有30多个,产品均已农药制剂的名目面市。如专治地下害虫的毒死蜱药肥混剂,防除水稻杂草的苄丁药肥混剂,但实际使用的产品要多些,有的以肥料名义登记,有的不登记,市场管理混乱,导致假货、次货横行,对农资市场造成了不小冲击,更是加剧了药肥市场的混乱度。

      我国已登记的药肥产品以除草药肥为主,技术尚不成熟。正如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吴礼树所言:“除草药肥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单一性,对于作物而言,这些产品均是面向水稻田的药肥产品,目前还没有针对旱地作物的除草药肥产品。二是局限性,只是用做除草,其他方面几乎很少。三是质量不稳定,除草效果不够***,对于一些常见的、非顽固杂草的防治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大面积爆发的草害、顽固杂草却显得无能为力。四是增加成本,只是用药肥,平均一亩地就要花费30-35元左右,与传统的施肥和喷药相比,一亩地足足多了10元左右。五是工艺简单,大部分产品只是简单的混合,技术创新少。六是效果没有增值,大部分的产品效果只是1+1,很多产品还达不到1+1,失去了药肥的意义。”

      同时,还存在着科学合理的药肥配方少,生产加工过程中未能解决有效成分分解问题,使用上未能提供科学的配套技术,产品的性价比不理想,使用成本偏高等问题。

      (来源:中国农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