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销售策略 上门营销与自曝“缺陷”
发布时间:2009-06-12
时下,农资价格动荡,很多农户购买农资都是货比三家,抱有“试探”、“打听”的想法。此时,经销商应不必性急,设身处地站在农民的角度上,不要硬性地去推销自己的农资产品,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农民农资的使用情况,让他们谈感受,并对农资使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共同谈看法,找到其中的共性进而取得农民的信任,多向农民介绍一些新产品的使用性能,并尽量提供一些选择的余地,而不应只去谈什么优惠,而应多介绍一些农民使用后的效果和增产增收的对比事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营销阵地,站在农户的角度,为农户着想,替农户算算细账,这是追求双方价值共同成长的正确思维。市场情况变化,竞争对手增多,作为经销商不妨展望一下自身价值与农户价值共同成长的局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早已摈弃“柜台服务,等客上门”的单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营销、上门营销等模式。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农资经销企业用尽浑身解数。例如,一些大的化肥农药生产厂家,通过一些中间经销商,在农村开展的农资试验示范,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手把手教农民使用技术,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受到农民的欢迎。也有很多种粮、种棉大户和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的供需关系,他们或通过中间营销商,或通过种田大户的致富能人,以团购的方式,集体采购各种农资,并进行农资售后的跟踪调查服务。农民以集体大客户的优势,既可以从农资供应商那里获得价格上的优惠,节省了开支,还避免了购买伪劣农资的后顾之忧,而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则可扩大销售,从薄利多销中受益,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长期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企业、经销商、农民三者之间共赢的局面。
同时,在农资经销中,经销商也不妨大胆自曝“缺陷”,实事求是地向农民介绍各种农资的性能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当一种新的农药和化肥面市后,不能总是卖瓜的说瓜甜,应在技术上指导农民,并告之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共同为农民选择对口的农资产品,而不要一味地只考虑自身的营销利润。这样做当然既增加了自己的诚信度,同时也拉近了与农户之间的距离,以便招来更多的“回头客”。
如果说经销商熟悉农资的使用技术,多介绍一些适销对口的农资产品,多为农民算算细账,减少他们生产中费时、费力造成的成本增加,建立一种互信机制,受益的无疑是农户、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